说实话,这场崩盘早埋下了三颗雷:
第一颗雷是那个“完美”的算法机制。露娜币用一套复杂的兑换规则锚定稳定币UST:UST价格>1美元时,烧毁LUNA换UST;UST<1美元时,烧UST换LUNA。理论上它能自我调节,但问题出在——人性永远算不进代码里。
举个具体例子:2022年5月前,韩国团队用19.8%的高息吸引投资者买UST。这利息高得离谱,你懂的吧?跟当年P2P一模一样!结果呢,为了支付利息,他们只能狂印LUNA币。短短几个月LUNA流通量从3亿冲到40亿,这种雪球滚到最后注定雪崩。
第二颗雷叫“麻浦大桥恐慌”。崩盘那周,韩国搜索热词第一是“麻浦大桥”——因为绝望的投资者们聚集在这座首尔自杀圣地。有个30岁上班族留言让我至今后背发凉:“4000万韩元(约21万人民币)瞬间蒸发,我连地铁票都买不起了。” 这种集体恐慌引发连锁抛售,算法再精密也挡不住踩踏。
第三颗雷是美联储加息。2022年恰逢美联储激进加息,全球热钱回流美国。露娜币这种高息资产首当其冲被抛售,再加上团队突然把利息从19.8%砍到18%,直接戳破了信心泡沫。
我个人觉得最讽刺的是:露娜币创始人Do Kwon曾是“韩国马斯克”,崩盘后成了“史上最大骗子”。但你说他完全骗人吗?也不尽然。那套算法在牛市确实运转过——2021年LUNA涨了20倍。问题在于他们把经济模型建在流沙上:用新韭菜的钱付老韭菜利息,说白了就是区块链版庞氏骗局。
如今露娜币还在交易,价格徘徊在0.1美元左右。偶尔有读者问我能不能抄底,我总回同一句话:“如果你能承受归零,就当买彩票;如果这是孩子的奶粉钱,赶紧远离。” 加密货币世界从不缺奇迹,但更不缺麻浦大桥那样的悲剧。
投资路上,活得久比赚得快重要一万倍。